国家统计局认为,2023年中国经济会整体好转
国家统计局1月17日发布2022年中国经济数据。受国内防疫措施调整后感染人数增加、海外需求继续回落等影响,2022年四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速回落至2.9%,全年GDP增长3%。
(相关资料图)
全年来看,2022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0.2%,较2021年回落12.7个百分点,其中12月份同比下降1.8%。基建投资同比增长9.4%,增速比1-11月加快0.5个百分点,比2021年大幅提升9.0个百分点;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10%,降幅比1-11月扩大0.2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同比上涨9.1%,涨幅比1-11月小幅回落0.2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局长康义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尽管外部环境复杂严峻,世界经济陷入滞胀风险上升,国内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但是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资源要素条件也可以支撑。随着疫情防控转入新阶段,各项政策不断落实落细,生产生活秩序有望加快恢复,经济增长内生动力将不断积聚增强。2023年中国经济会整体好转。
国民经济顶住压力再上新台阶
2022年,地缘政治局势动荡不安,世界经济下行的风险加大,国内经济受到疫情散发多发、极端高温天气等多重超预期因素的反复冲击,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在持续演化,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
康义表示,面对风高浪急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大宏观调控的力度,有效应对超预期因素的冲击,宏观经济大盘总体稳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的成效,民生保障持续加强,经济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从季度走势看,2022年中国经济恢复几经波折,一季度GDP增长4.8%;由于3月开始上海、吉林等地疫情超预期、叠加海外俄乌冲突等因素冲击,二季度增速降至0.4%,为2020年二季度以来最低;三季度GDP增速回升至3.9%;国内防疫措施调整后,短期内感染人数大增,四季度GDP增速再度回落至2.9%。
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部主管庞溟对第一财经分析,2022年中国宏观经济数据展现了国民经济顶住压力持续发展并保持企稳回升的态势,说明经济发展的韧性和长期向好的基本面都比较强。在工业产出提振、消费企稳、投资发力和外贸拉动等诸多积极因素之外,数据若干值得关注的亮点,体现了产业转型升级加快、经济发展动力增强、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
2022年,我国经济总量突破120万亿元,达到121万亿元,这是继2020年、2021年连续突破100万亿元、110万亿元之后,又跃上新的台阶。按年均汇率计算,120万亿元折合美元约18万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二位。从人均水平来看,2022年我国人均GDP达到了85698元,比上年实际增长3%。
康义表示,经济总量和人均水平持续提高,意味着我国的综合国力、社会生产力、国际影响力、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升,意味着我国发展基础更牢、发展质量更优、发展动力更为充沛,意味着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空间广且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当然,也意味着我们还要更加努力地接续奋斗,2035年的远景目标是人均国民收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我们目前只有1.27万美元,要达到这个中期目标,还要增长翻一番多,120万亿还只是我们前进当中的一个小台阶。
消费降幅收窄
2022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0.2%,较2021年回落12.7个百分点。 防疫政策优化后,经济活动限制明显减少,2022年12月中国消费同比降幅收窄,好于市场预期。 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542亿元,同比下降1.8%,降幅收窄4.1个百分点,但仍为2022年6月以来的次低。
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郑后成告诉第一财经,基数效应是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当月同比较11月上行且超预期的重要因素之一。从结构的角度看,12月商品零售额、餐饮收入额当月同比分别录得-0.10%、-14.10%,餐饮收入额仍是拖累项。
康义分析,去年整个消费市场受到疫情冲击较大,特别是聚集性、接触性消费受限,对整个消费市场形成的冲击较大。另外,居民消费意愿也在下降,不敢消费、不便消费问题比较突出,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0.2%,消费市场受疫情短期扰动比较明显。
“2023年,对中国的消费市场,我们充满信心。”康义说,随着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正常生产生活秩序恢复和线下消费场景加快拓展,消费市场有望逐步恢复。有几个有利的条件。一是我国居民消费潜力巨大。二是线下消费和服务消费正在逐步恢复。三是新消费热点在不断涌现。四是就业稳、收入增有利于拉动消费。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对第一财经分析,消费的提振需要一个过程,不可对消费反转有过高期待。过去三年居民对不确定性和风险的认知发生了较大变化,消费意愿难以在短期内快速提高。另外,当前居民就业仍未出现实质性改善,当前收入以及对未来收入预期仍未出现明显提升。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2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5%,比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其中,16-24岁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16.7%,比上月下降0.4个百分点,依然处于较高水平;25-59岁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4.8%,比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
基建投资增速加快
在稳增长政策发力的带动下,2022年基建投资增速超过制造业投资增速,成为投资最主要的推动力,带动全年投资增速略超预期。
2022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总体平稳,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各地区各部门扎实推进重大项目的开工建设,加大重点领域补短板、强弱项力度,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创新使用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固定资产投资保持稳定增长,结构不断优化,投资对稳增长、调结构发挥了比较好的关键作用。
作为稳增长的重要抓手,基建投资累计同比再提速,全年增速较前值加快0.5个百分点至9.4%,2021年以来首次超过同期制造业投资增速。尽管12月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量较低,此前发行的专项债和7399亿元的政策性开发性银行金融工具,持续为基建投资提供资金支撑。
2022年房地产投资累计下降10.0%,低于前值0.2个百分点,仍是拖累总体投资的主要因素。不过在政策支持和2021年同期基数走低的提振下,12月当月房地产投资同比降幅收窄7.7个百分点至12.2%,为近三个月来最高。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2023年房地产投资将延续负增长,但降幅将较上年有所收窄,预计在6%左右。其中,下半年在低基数和销售回暖的带动下,房地产投资增速有可能由负转正。
康义分析,2022年全年固定资产投资5.1%的增速不是太高,最主要是受房地产业拖累,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10%,下拉固定资产投资2.5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增长0.9%,民间投资的下拉因素主要在房地产领域。房地产投资里面,民营大概要占80%左右,所以它下降10%,对民间投资下拉的作用非常明显。民间投资中的制造业投资是两位数的增长,主要是民间投资中房地产占比比较高,对整个民间投资下拉作用是非常明显的。
康义表示,最近供给需求两方面都在进行政策调整,目的是让房地产回归本位,坚持“房住不炒”,减少其金融属性。另外,我们多渠道保障、多渠道供给、主体多元化,一个新的健康的房地产市场就会建立起来。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2 欧洲纸业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2005074号-23 联系邮箱: 58 55 97 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