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青海日报融媒体4月29日讯(记者 牛玉娇 通讯员 化宣化组)4月28日,在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甘都镇进财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院子里,人头攒动,合作社社员称鱼、计量、处理鱼、打包装、装箱,动作娴熟、一气呵成,合作社负责人绽进财高兴地说:“今天来了位江苏南京的客户,要了1300公斤我们的黄河冷水鱼,每斤价格在28元左右,能卖7.3万元。”
化隆县大力发展黄河冷水鱼养殖,从李家峡库区到苏志库区,168公里的黄河流域共有14家水产养殖合作社,从远处看就像是散落在黄河上的“黑珍珠”。县农业农村和科技局水产中心主任李林辉介绍,化隆县现有李家峡、康扬、公伯峡、苏志等4个大中型水电站,截至2022年底,全县备案在册的水产养殖合作社14家,核准渔业养殖面积11公顷,网箱面积5公顷,网箱存尾数35.5万,存箱产量152吨,除满足本省专卖店和专供餐厅外,大部分产品销往北京、上海等10多个国内一线城市。
“我们养殖的水域水温常年保持在8-13摄氏度,水质清澈且流动缓慢,非常适合发展冷水鱼网箱养殖,这里养殖的三文鱼肉质肥厚细嫩、营养丰富,深受国内外消费者青睐。”县农业农村和科技局技术员苏永玲说到。近年来,化隆县贯彻落实青海“四地”建设,采取“政府扶持+企业投资+群众参与”的冷水鱼养殖模式,通过项目拉动、政策扶持、技术指导、“线上+线下”销售等方式,促使冷水鱼养殖产业从无到有、从有到多、从多到强,变成了“绿色鱼”“致富鱼”,叫响了“化字牌”“绿色牌”,使这个吃黄河水长大的“精灵”翻山过海,流向省外大城市餐桌。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2 欧洲纸业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2005074号-23 联系邮箱: 58 55 97 3@qq.com